2024年 01期

中国耕地面积-粮食产量重心迁移轨迹特征及空间错位关系

Characteristics of Transfer Trajectory of Barycenter and Spatial Mismatch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ivated Land Area and Grain Yield in China

摘要(Abstract):

为了探究粮食资源和耕地利用效率的协调统一,利用2000—2019年中国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数据,以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重心模型和空间错位指数,系统分析全国耕地面积、粮食产量重心迁移轨迹特征及空间错位关系。结果表明:研究期内耕地面积重心与粮食产量重心变化方向不尽相同,耕地面积重心从河南省博爱县向东北移动,而粮食产量重心则先从河南省舞阳县向东北后再向东向平移;全国的粮食产量和耕地面积主要集中在中水平区和中低水平区,且由东到西呈现正向错位到负向错位的分布特征;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受资源禀赋影响较大,但经济发展水平、人口、降水量和积温水平等因素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KeyWords): 耕地;粮食产量;重心模型;空间错位指数;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07118); 自然资源部部门预算项目(121101000000190003);

作者(Author): 王楠,陈从喜,郭文华,李士伟,齐书花,朱先云,苏宇,李政,高宇

DOI: 10.13349/j.cnki.jdxbn.20231109.002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黄舒婷, 范树平. 我国耕地资源动态变化与粮食生产关系剖析[J]. 山西农经, 2021(13): 146.

[2] 吴佩林, 鲁奇, 王国霞. 近20年来北京市耕地面积变化及其相关社会经济驱动因素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4(3): 111.

[3] 王文旭, 曹银贵, 苏锐清, 等. 我国耕地变化驱动力研究进展:驱动因子与驱动机理[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0, 41(7): 21.

[4] 梁鑫源, 金晓斌, 孙瑞, 等. 多情景粮食安全底线约束下的中国耕地保护弹性空间[J]. 地理学报, 2022, 77(3): 697.

[5] 张明斗, 翁爱华. 东北地区产业结构优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协调性[J]. 自然资源学报, 2022, 37(3): 734.

[6] 尹成杰. 粮食安全问题的几点思考[J]. 经济导刊, 2019(10): 77.

[7] 李中建, 张碧云. 基于“三调”数据浅析生态退耕对粮食安全的效应[J]. 粮食问题研究, 2022(1): 31.

[8] 聂英. 中国粮食安全的耕地贡献分析[J]. 经济学家, 2015(1): 83.

[9] 汤怀志, 程锋, 张蕾娜. 耕地土壤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探索与展望[J]. 中国土地, 2022(2): 11.

[10] 宋戈, 王越, 雷国平, 等. 松嫩高平原黑土区耕地资源安全的驱动机制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 2013, 29(21): 241.

[11] 蒋黎, 王晓君. 环境质量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探讨: 基于我国31个省区面板数据的EKC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 2019(12): 43.

[12] 王勇, 孙瑞欣. 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水-能源-粮食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影响: 以京津冀城市群为研究对象[J]. 自然资源学报, 2022, 37(3): 582.

[13] 高庆帅, 沈山. 中国农业经济重心和农业劳动力重心时空演变及耦合关系研究[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1(3): 48.

[14] 严立冬, 刘昊昕, 邓远建, 等.农业生态资本投资水平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1(6): 77.

[15] 胡晨沛, 李辉尚. 1978—2015年中国农业经济重心和禀赋结构重心时空轨迹及其耦合趋势研究[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2): 91.

[16] 卢新海, 柯楠, 匡兵. 中国粮食生产能力的区域差异和影响因素[J]. 中国土地科学, 2020, 34(8) : 53.

[17] 张国平, 刘纪远, 张增祥. 近10年来中国耕地资源的时空变化分析[J]. 地理学报, 2003(3): 323.

[18] 王凯澄, 韩桐, 臧华栋, 等. 基于地貌分区的近30年中国粮食生产空间分异研究[J]. 作物学报, 2021, 47(12): 2502.

[19] WALKER F A. Statistical atlas of the United State: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Ninth Census 1870[M]. New York: Julius Bien, 1874: 87.

[20] BELLONE F, CUNNINGHAM R. All roads lead to Center Laxton[J]. Journal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1993, 13(3): 49.

[21] 刘燕, 杨庆媛. 重庆地票交易时空特征及其与人口流动的耦合态势[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11): 2928.

[22] MARTIN R W. Spatial mismatch and the structure of American metropolitan areas, 1970-2000[J]. 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 2004, 44(3): 471.

[23] 罗秀丽, 杨忍, 徐茜. 全球人口与粮食的空间错位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6): 1383.

[24] 唐健雄, 何庆, 刘雨婧. 长三角城市群城镇化质量与规模的时空错位及影响因素分析[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56(4): 705.

[25] 牛善栋, 方斌. 中国耕地保护制度70年:历史嬗变、现实探源及路径优化[J]. 中国土地科学, 2019, 33(10): 1.

[26] 殷伟, 姚成胜, 黄琳. 我国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性的时空演变[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0, 41(11): 110.

[27] 姚成胜, 刘耀彬. 福建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对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子的敏感性分析[J].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010, 26(1): 80.

[28]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2022 中国农业农村发展趋势报告[R].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2022: 3-8.

[29] 卢荣善. 论农民增收和加速传统农业改造的核心问题[J]. 经济学家, 2003(3): 60.

[30] 赵晓峰, 刘子扬. “非粮化”还是“趋粮化”: 农地经营基本趋势辨析[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0(6): 78.

[31]柳金鹏. 西北地区耕地发展与农业生产集约化研究[J]. 山西农经, 2022(5): 99.

[32] 中国气象局. 2019年中国气候公报[R]. 北京: 中国气象局, 2020.

[33] 段健, 徐勇, 孙晓一. 青藏高原粮食生产、消费及安全风险格局变化[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4) : 673.

[34] 侯荣娜, 戴旭宏. 改革和完善东北地区粮食安全与利益补偿机制路径选择[J]. 农村经济, 2020(11): 62-68.

[35] 张凤荣, 张天柱, 李超, 等. 中国耕地[M].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21.

[36] 柳金鹏. 西北地区耕地发展与农业生产集约化研究[J]. 山西农经, 2022(5):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