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Abstract):
为了研究山东省交通运输、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3个子系统发展水平及其耦合协调发展状态时空分异特征,基于2011—2020年山东省交通运输、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核密度估计方法,研究山东省交通运输-区域经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其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山东省交通运输、区域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处于稳步上升趋势,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水平始终领先于交通运输综合发展水平和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全省各地市的交通运输、区域经济以及生态环境发展不均衡,在空间上形成双核心和“中心-外围”空间分布特征,青岛、济南在交通运输-区域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上一直保持高位,其他城市耦合协调度发展水平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全省耦合协调度高低分布格局较为稳定,虽然各地市发展存在分级,但地区发展差异有减小的趋势。
关键词(KeyWords): 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变;交通运输;区域经济;生态环境;山东省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112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BJY173);; 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RZA02025)
作者(Author): 来逢波,孙婷,李庆军,刘明,杨禛,程钰
DOI: 10.13349/j.cnki.jdxbn.20240715.001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郭小壮,蒋文静,孙启鹏.河南省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协调性研究[J].公路,2021,66(9):285.
[2] 潘振兴,韩峰,王博,等.新疆铁路网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评价[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9,41(12):45.
[3] 张会云,马欢欢.“一带一路”沿线航空物流和经济发展关系研究:航空物流与经济的时空演变及其耦合发展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0(4):172.
[4] 蒋慧峰.交通运输与经济系统协调性评价与预测模型[J].系统工程,2014,32(1):133.
[5] 罗能生,孙利杰.交通发展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J].城市问题,2019(8):51.
[6] 郑兵云,杨冕.基于生态环境的城市交通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8,32(6):164.
[7] 韩志勇,王忠伟,韩志刚.生态交通研究进展[J].生态经济,2017,33(12):198.
[8] 王敏,黄滢.中国的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J].经济学,2015,14(2):557.
[9] WANG Y H,SONG C Q,CHENG C X,et al.Modelling and evaluating the economy-resource-ecological environment system of a third-polar city using system dynamics and ranked weights-based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model[J].Cities,2023,133:104151.
[10] 吴燕霞,邵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运输、区域经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研究[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21(6):120.
[11] 肖红,胡宇航,王孝坤,等.西部陆海新通道区域经济-交通运输-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及障碍度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22,44(7):1.
[12] 韩瑞玲,杨光,张晓燕,等.石家庄市经济-交通-环境系统耦合协调研究[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9,35(12):1541.
[13] 高琳轩,管卫华,夏四友,等.泛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空间开发-环境演变耦合协调的时空格局演化[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20,29(4):813.
[14] 逯进,常虹,汪运波.中国区域能源、经济与环境耦合的动态演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27(2):60.
[15] 洪开荣,浣晓旭,孙倩.中部地区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定量评价与比较分析[J].经济地理,2013,33(12):16.
[16] 张力隽,王余枫,夏永波,等.黄河流域资源-环境-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人民黄河,2022,44(3):11.
[17] 王兆峰,杜瑶瑶.长江中游城市群交通-旅游产业-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评价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20,29(9):1910.
[18] 陆远权,张源.汉江生态经济带交通状况-区域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22,31(11):2404.
[19] 何刚,陈文静,叶阿忠.熵理论与制度变迁方式的选择[J].财经研究,2004(3):106.
[20] 王富喜,毛爱华,李赫龙,等.基于熵值法的山东省城镇化质量测度及空间差异分析[J].地理科学,2013,33(11):1323.
[21] 时朋飞,李星明,熊元斌.区域美丽中国建设与旅游业发展耦合关联性测度及前景预测: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例[J].中国软科学,2018(2):86.
[22] 张春晖,马耀峰,吴晶,等.供需视角下西部入境旅游流与目的地耦合协调度及其时空分异研究[J].经济地理,2013,33(10):174.
[23] 廖文梅,虞娟娟,袁若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同性:基于不同时序脱贫县(市)的比较[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0,30(10):132.
[24] 任祁荣,于恩逸.甘肃省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耦合分析[J].生态学报,2021,41(8):2944.
[25] 王淑佳,孔伟,任亮,等.国内耦合协调度模型的误区及修正[J].自然资源学报,2021,36(3):793.
[26] 戈冬梅,陈群利,赖志柱.中国省域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分析[J].生态经济,2021,37(4):132.
[27] 廖重斌.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及其分类体系: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热带地理,1999(2):76.
[28] 许瑶,纪建悦,许玉洁.中国养殖海域利用效率空间非均衡格局及成因[J].资源科学,2020,42(11):2158.
[29] 金巍,刘双双,张可,等.农业生产效率对农业用水量的影响[J].自然资源学报,2018,33(8):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