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Abstract):
为了满足地下储氢洞室模型试验中花岗岩相似材料容重、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内摩擦角均应较大的要求,以石英砂、重晶石粉、铁精粉为骨料,石膏为胶结材料,聚羧酸减水剂、粉煤灰为调节材料,水为拌合剂,制备花岗岩相似材料,通过正交设计开展花岗岩相似材料配合比试验,测定不同配合比条件下花岗岩相似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并分析各正交设计因素对花岗岩相似材料物理力学参数影响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花岗岩相似材料密度主要受铁精粉含量的影响,并且随着铁精粉含量的增大而增大;花岗岩相似材料的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抗拉强度受各正交设计因素影响的规律相近,并且随着重晶石粉、铁精粉与骨料的质量比以及石膏与骨料的质量比即胶骨比的增大而增大;各正交设计因素对花岗岩相似材料泊松比的影响均不显著,不同配合比条件下泊松比的波动范围较小;花岗岩相似材料的黏聚力主要受胶骨比的影响,并且随着胶骨比的增大而增大;花岗岩相似材料的内摩擦角主要受石英砂与骨料的质量比以及胶骨比的影响,并且随着以上2个正交设计因素的增大而增大,石英砂与骨料的质量比对内摩擦角的影响极其显著,胶骨比对内摩擦角的影响显著;不同配合比条件下花岗岩相似材料的物理力学参数取值分布较广,可以满足大部分地下储氢洞室模型试验对花岗岩相似材料的要求,同时可作为硬岩质类相似材料的选择和配合比优化的依据。
关键词(KeyWords):地下储氢;花岗岩;相似材料;配合比试验;极差分析;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
基金项目(Foundation):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379114);; 江苏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项目(BK20220025);;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21QE127);; 济南市“高校20条”项目(2020GXRC046)
作者(Author): 陈祎,李树忱,张博钦,袁超
DOI: 10.13349/j.cnki.jdxbn.20250117.003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潘松圻,邹才能,王杭州,等.地下储氢库发展现状及气藏型储氢库高效建库十大技术挑战[J].天然气工业,2023,43(11):164.
[2] YUE M L,LAMBERT H,PAHON E,et al.Hydrogen energy systems:a critical review of technologies,applications,trends and challenges[J].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2021,146:111180.
[3] PATANWAR Y K,KIM H M,DEB D,et al.Underground storage of hydrogen in lined rock caverns:an overview of key components and hydrogen embrittlement challeng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2024,50:116.
[4] JOHANSSON J.Cavern wall design principles [D].Stockholm:KTH 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03.
[5] 周慧颖,李树忱,段壮,等.玄武岩相似材料配制及其物理力学参数研究[J].人民长江,2021,52(6):130.
[6] FUMAGALLI E.Statical and geomechanical models[M].Vienna:Springer,1973.
[7] 韩伯鲤,张文昌,杨存奋.新型地质力学模型材料(MIB)[J].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学报,1983(1):11.
[8] 马芳平,李仲奎,罗光福.NIOS模型材料及其在地质力学相似模型试验中的应用[J].水力发电学报,2004,23(1):48.
[9] 王汉鹏,李术才,张强勇,等.新型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相似材料的研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25(9):1842.
[10] 李勇,朱维申,王汉鹏,等.新型岩土相似材料的力学试验研究及应用[J].隧道建设,2007(增刊2):197.
[11] 张强勇,李术才,郭小红,等.铁晶砂胶结新型岩土相似材料的研制及其应用[J].岩土力学,2008,29(8):2126.
[12] 姜小兰,陈进,孙绍文,等.锦屏工程地质力学模型坝基岩体新型材料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9,26(6):40.
[13] 许超,薛雷,崔远,等.岩质滑坡模型相似材料试验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23,40(11):1.
[14] 王昊统,吴雪峰,杨忠年,等.硬岩地区浅埋暗挖隧道施工地表沉降特征模型试验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31):13001.
[15] 樊纯坛,梁庆国,丁冬冬.大断面黄土隧道仰拱受力特性及变形规律研究[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3(2):107.
[16] 张强勇,李术才,焦玉勇.岩体数值分析方法与地质力学模型试验原理及工程应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156-159.
[17] 谢仁海,渠天祥,钱光谟.构造地质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25-37.